第一章 导论
一《十三经》的演变
经本为织物的纵线、直线,引申为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原则。后来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为经。儒家著作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从易到难得顺序),秦火之后《乐》亡佚了,只剩下“五经”。东汉改顺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从产生的先后顺序改变)。
汉以后,经书分化,东汉加《论语》《孝经》为“七经”。之唐又有“九经”。唐太和年间唐文宗命元度刻“十二经”的盛事。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称为“开成石经”,藏与西安碑林)。到北宋中叶,理学家又太高《孟子》的地位,将《孟子》列入经的行列,这样就有了“十三经”(经部文献还包括“小学”一门,文字训诂学)。
梳理顺序:《易》《诗》《书》《礼》(包括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包括三传:《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九经加《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加《孟子》为十三经。
核心为经,阐释产生了传,然后产生了学。
《十三经注疏》为研究的重要文本。工具书《十三经辞典》,教材《十三经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