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导读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 53人 )

经:常道

诗(志)书(事)礼(行)乐(和)易(阴阳)春秋(名分)——六经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博士)

[展开全文]
岸芷汀兰 · 2020-06-29 · 《导读》 0

六经(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开全文]
胡雄 · 2020-06-29 · 《导读》 0

从五经到十三经的演变过程。

[展开全文]
释然 · 2020-05-19 · 《导读》 0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经学分今文经学派及古文经学派。

[展开全文]
李娅芳 · 2020-04-25 · 《导读》 0

1、《诗经》305篇,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2、《诗经》中大部分是生产劳动者之歌。

[展开全文]

老逼子在抠脚丫子

[展开全文]
usereiaeug · 2017-10-27 · 《导读》 1

甲骨文占卜,最早的占卜记录。也是比较成系统的文字。龟甲占卜师商州时期,西周时期用蓍草占卜。

[展开全文]

第4章《诗经》导读

[展开全文]

第三章  《尚书》导读(三)

《尚书》的流传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汉《今文尚书》极盛。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及一篇孔安国传和一篇《尚书序》,当时《秦誓》一篇已佚,所以这部《尚书》共有59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大多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南北朝时,北方习郑玄注《尚书》,南方习孔传《古文尚书》,唐统一经学,孔颖达撰《五经正义》舍郑玄注,全用孔传《古文尚书》。后宋人编入《十三经注疏》,流传至今。
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自此,流传1300多年的《孔传古文尚书》为伪书。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异同:
1、对孔子的看法不同。认为六经皆出自孔子,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教育家、思想家;古文经学推崇周公,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史学家;2今文经学五经顺序:诗、书、礼、易、春秋;古文经学为易、书、诗、礼、春秋;3、今文经学多讲微言大义,重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为代表,最终《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多讲典章制度、文字名物、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为代表,最重《周礼》。4、今文多迷信色彩较浓,古文较少。5、今文经学繁琐、古文简明;6、今文经学严守家法师法,古文经学不讲。
[展开全文]

第三章《尚书》导读二

难读的原因:3、尽管流传过程十分复杂,现在所见的本子又是真伪杂陈的,但随着甲骨文、金文等考古资料的发现,该书的语言和内容越来越多的被证明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上古古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

《尚书》今存共58篇,依朝代编排,有《虞书》5篇,《夏书》2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但其中仅有33篇为最可靠。

《虞书》记载上古唐、虞时代的历史传说,包括唐尧禅让给虞舜、舜的政治活动、舜与大臣政治谈话

《夏书》记载大禹治水后的全国地理面貌,《甘誓》记载夏启征讨诸侯的誓词。

《商书》除《汤誓》载汤伐夏桀之事外,其余6篇都是商后期的史料。

《周书》前部从《牧誓》至《立政》14篇,内容最丰富,是《尚书》精华所在,集中报道了周灭殷、周人如何巩固对殷人的统治;后部包括《顾命》以后6篇,晚至春秋中叶,一般认为20篇是最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

记载尧舜事迹的称为典,记载舜禹皋陶之间谈论政治、彼此谋议的对话叫谟,教导为训。上对下的指示或讲话为诰,出兵征伐前的宣誓词,君王奖励或赏赐臣下的命令。

二、《尚书》的流传

1、《尚书》的书名和篇数

最初叫做《书》,大约在西汉初年才在前面加了尚,认为是尚古的书,宋后,又叫《书经》。篇数难以考究的,

《书》不尽传之原因:1、从周秦至汉多用书简木扎帛书,不易收藏。2简牍之外,多凭口说。3、周时教育不发达,藏书的人少。4、触君王忌讳的多被各国国君禁毁。5、秦的焚书,项羽火烧咸阳。6、《尚书》在秦代彻底整理过,次要的,残简和次要的多被删、新编撰。

2、作者

孔子,但多质疑,不成立。多为史官的记载,孔子整理过。

3《尚书》发现与传授。

有古文尚书:孔子壁中本,河间献王本,伪造的有张霸百两本。杜林漆书本。

 

 

 

[展开全文]

第三章《尚书》导读(一)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政令文献(历史文献)汇编,其时代从尧舜禹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中期。

   书在上古时期专指史官的记载,主要内容为君王言论与重大事件。先秦典籍引用时,称《书》,或加上朝代名,如《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这个名称最早出于汉代。《尚书》时代久远,十分难读。文体为诰体文献。之所以难,因为大多用当时的口语,时代久远,口语书面语差别越来越大;由于自然、人为的破坏;由于辗转传抄;解说著作多,歧义多;时代变迁,语言习惯不断变化;由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巨大,在流传过程中人为造假、篡改以及来自于历代封建迷信思想,妖妄之说对《尚书》的渗透。

今日读《尚书》的意义:1、该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也是历代帝王必读的政制教科书。故宫乾隆御笔建极绥猷(继承上天,抚民)还有允执厥中(秉行中正之道)。

[展开全文]

   算出的卦中如果出现了少阳少阴,就不用变。如果出现了老阳老阴,在变卦里分别变为少阴少阳。全部是变爻,就以变卦的爻辞看吉凶;一爻变了,以本卦这一爻的爻辞看吉凶;如果两个爻变了,以本卦这两个爻的爻辞看吉凶;如果三个爻变了,就看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如果四个爻变了,看变卦中那两个不变的卦辞,如果五爻变了,看变卦中那一个不变的卦辞;;

六、《周易》与后世易图

1、河图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开放式的相对运动和发展规律

2、洛书所描述的是封闭的整体内部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

3、太极图,形象的表达了阴阳消长、相反相成的哲理。首见于明初的《六书本义》

4、先天八卦图。来源于《说卦传》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5、后天八卦图。显示的四季变化,阴阳流行的情况,这样的八卦排列出自《易传》中的《说卦传》:帝(植物的萌芽状态)出乎震。。。。。说的就是阳气从东方运行的一种情况,它展示了万物从生到死的一种规律,也就是从四时的推移和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可以看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周期360天多一点,八卦各管45天,共360天,其运转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八卦每卦有三爻,共二十四爻,相当于一年二十四节气。

七、《周易》的主要思想

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由于《易传》的出现,使它上升为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后来成为五经之首。所以孔子后,更看重易理。如帛书《要》: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一是强调矛盾对立的思想,二是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易传》的思想:一是吸取了《易经》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以及到家、阴阳家的阴阳学说,确立了阴阳为《周易》最高哲学范畴,一阴一阳之为道,为《周易》的最高哲学命题,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阴阳变易的规律问题。

天之道是有规律的,人要效法天之道,按之行事,无往不吉。天之道、地之道是键、顺。

三是继承光大了,《易经》中的辩证思想,建构了一个颇为完整的辩证体系,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强调矛盾对立的思想。

事物运动变化呈现出来的形式是:无往不复,物极必反,包括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如日新,也包括从高级向低级的转变即复返于初。在事物的变化中,强调和,即事物包含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以统一为主,以促进世界的和谐、稳定为理想境界。

四是忧患意识。因为物极必反,所以要保持忧患意识。处于逆境,也要不动摇自己的信念,而应采取屈以求伸的策略,努力改变现状,迎接光明的到来。

五是趋时、尚中。所谓时即时机、时运、时事;趋时,就是主动地适应时势,及时抓住机遇,对原有的东西随时加以变通。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将事物的各种矛盾处理的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从而是事物处于最佳的状态。

六是象数思维,即运用筮数与卦爻象进行形象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独特的表达体系:数--象--义的图式。

八参考文献

郭沫若的,高亨、李静池,金静芳,吕绍刚。易学哲学史,朱伯昆。孔颖达。

九、研究参考论题。

偶的:易道阴阳广大,明几适变依它,守正持中至理,趋吉避凶不差。

[展开全文]

第二章《周易》导读(四)

   5、说卦第九。说有解说的意思,《说卦》就是系统解说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分为十一章,主要说明八卦产生过程以及八卦的性质、功用和方位,还有八卦所代表的事物。

  6、《周易.卦序》第十。专门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即事物向正面或反面转化的朴素辩证法。它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周易》之首的原因,然后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等观点来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处处以社会人事来比附,最后以“物不可以终穷”来解释最后一卦的原因。

   7、《周易.杂卦》第十一。它打乱了六十四卦的顺序,错综杂糅六十四卦,把他们分为三十二对,两两相对,简要说明卦义。

   《易传》升华到一种哲理化的高度,淡化了《周易》的神秘性色彩,赋予它一种理性的智慧。

五、《周易》的占筮

  《周易》是一部利用占卜的特殊体系来阐发思想的特殊哲学著作。占卦是决犹豫,定踌躇。《周易》中记载的最为详细的原始筮法,刘大均在《周易概论》中解释:

  用五十根蓍草,把其中的一个抽出来不用放在一边,象征着太极。然后把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为两份,左手的一份象征天,右手中的一份象征地,在从右手蓍草中任意去处一根放在左手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这样,天地人三才就都具备了。。。(三次一爻,18次一卦)

36/4=9这代表老阳,用阳爻来表示;

32/4=8这代表少阴,用阴爻表示;

28/4=7这代表少阴,用阴爻表示;

24/4=6这代表老阴,用阴爻表示。

(变卦是老阴变少阴,老阳变少阳。)

得出卦象以后还不行,因为还要进行判断。通过对《国语》和《左传》中占筮的例子分析,在当时所用来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卦爻辞和卦象。朱熹在《易学启蒙》中一个说法:

一爻变,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那一爻的爻辞进行判断;二爻变,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两爻爻辞进行判断,并且依据上面的一爻为主要依据;三爻发生变化,就以本爻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且依据不同的情况各有侧重;如果有四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的不变的两爻爻辞为判断依据,并且以下面一爻的爻辞为主;如果五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不变的那一爻的爻辞作为判断的依据;如果六爻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乾》《坤》两卦来说就以“用九”和“用六”的爻辞来判断,其他的卦就以变卦的卦辞来判断。如果六爻都没有变化,就以本爻卦辞占。(《乾》卦策数为二百一十六(36*6=216),《坤》卦策数为一百四十四(24*6=144),《乾》《坤》策数共为三百六十,正好与一年三百六十天数相当,《周易》上下两篇策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阴阳爻各一半阳爻乘以36,阴爻乘以24,相加得出。)《周易》主要神道设教。《周易》利用占筮术来证明义理,要以术证道,以道导术。

 

[展开全文]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展开全文]
hn13643705181 · 2017-04-11 · 《导读》 0

《诗经》的艺术成就在于:1、现实主义的写法和平实自然的风貌;2、赋比兴为主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3、重叠复沓的章法和四言为主的体式;4、丰富的词汇、和谐的韵律和多样的格调。

《诗经》的多重价值,其中文化价值最应借鉴。

[展开全文]

第四课时《周易》导读(三)

(二)《易传》

   一般认为,《易传》为战国时人所作,对《易经》的解释往往脱离了《易经》的环境,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赋予《易经》以新的思想。因此,《易传》是通过《易经》来阐发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经典。1、《彖传》分上下两篇,是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卦辞的。彖就是断,也就是判断,就是要判断每一卦的吉凶。在解释的过程中,《彖传》往往把占筮性的卦辞加以理性化、条理化,有时还赋予卦辞以新的意义。2、《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大象和小象。大象解释卦象,小象解释爻象的。3、《文言》,是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在周时,元指大,亨指享,祭祀,利是利于,贞是卜问。到战国时期,在《易传》里,贞为正也。)4、《系辞》,分上下两篇,相传为文王、周公所作,系于卦爻之下者,是《易经》的通论。

[展开全文]

第三课时《周易》导读(二)

3、六十四卦。为啥每一个卦都只能由六爻构成了?《易传》说兼三才而两之。(1)六十四卦的结构: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2)六十四卦卦序:二二相耦,非覆则变。(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占老不占少,占变不占静)三爻象征着天地人,所谓的三才,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六爻则为两两一组,分三组分别代表天、地人)除了这样的规定之外,古人还以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遵守的处事原则是不同的:初爻,象征事物的开端、发展,应当谨记,潜藏勿用;二爻,象征事物的崭露头角,可以适当进去;三爻,象征功业的小成,当谨慎行事,以防凶险;四爻,象征进入更高层次,谨慎小心,审时度势;五爻,象征事物圆满成功,切记不要得意;六爻,代表事物的发展终极,物极必反。人们还把一卦和人的身体对应起来,这样,爻所处的位置就代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了:初爻,代表脚趾;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四爻代表山身,五爻代表脸,上爻代表头。人们还以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阶层:初爻为元士(士民),二爻为大夫,三爻为三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或三爻为诸侯,四爻为近臣)。奇数为阳位,偶数为阴位。阳爻在阳位为得位,阴爻在阴位为得位。否则为不得位。九五和六二既得位,又得中的。有时候不得位得中也行。得位叫正,把中叫中。

[展开全文]

第二章《周易》导读(一)

  中国“三玄”包括:《周易》《道德经》《庄子》。

一、《周易》的性质

  《周易》就是周人占筮情况的记录,它是贞人在对占筮材料的整理基础上编定而成的一部供占筮者使用的占卜书。由于《易传》的出现,使它成为了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

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

  伏羲氏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为之彖、象、系词、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子曰:“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三《周易》题解

  关于周,一说“周”是朝代名,指周朝;一说周是地名,指周地;三说周是周普,普遍,无所不包的意思。

  关于易,一说是三易的统一,易简,变易,不易;二说是生生不息的意思;三说就是蜥蜴。四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有点望文生义;五说郭沫若以为:益字的简化,益乃溢之初文,或以为阳光普照,照到之处为阳,未照到之处即为阴,此即是易之古义。

《周易》一书是周代的占卜书,旨在研究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预示吉凶福祸的。

四《周易》的构成

  分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为十翼。

(一)《易经》在写法、编排体例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1、卦画。一(阳)与--(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产生的观点:一源于《易传》;二说卦画与远古人的生殖崇拜有关,生殖器的象征;三说结绳记事;四是龟兆说;五说源于竹节、蓍草;六说古时候的土圭测日;七说源于数字。

  2、八卦。构成《周易》卦画的基本符号。起源观点:一说伏羲受到河图的启发而画出来的;二是文字说;三是源于文字,四是源于观测外在的具体物象;四是太极两仪说。

 

[展开全文]
任课老师
  •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党怀兴,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0月生,陕西合阳人。1983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4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4年至2012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2012年7月起任校长...
    更多